通知公告:

心得体会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高校思政课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20:55:56   浏览量:

  高校思政课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全文如下: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单纯追求学生的知识掌握,教学内容的选择往往主要由教材决定,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教材内容完整地传达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所处的位置是传道授业解惑,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对教学对象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所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习热情逐渐消失殆尽,最终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人本主义教学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实现是教育的生长点,只有整个地去感知他的机体,体验所有知觉与所处环境中其他知觉以及整个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才能真正影响自我,使教育发挥作用。因而,在参与式教学法中,基于实现高校思政课教与学的有机互动,达到思维交流,思想碰撞,情感认同,应当遵循以下一些具有思政课特殊要求的基本原则:

  (一)教学内容选取的科学性原则

  由于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殊需要,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脱离教学大纲,但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墨守成规照本宣科的套用教材势必无法吸引学生兴趣。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成败的关键。教师首先应当深刻领会教学大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及时掌握,梳理出思政课理论知识形成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其次,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要善于紧密联系实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虽然要求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行学习和认识,但是这些理论成果均是来源于丰富的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这些实践中得出正确的理论。再次,教学内容要勇于直面突出问题。强调,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改革开放的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现实基础,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直面问题不是为了指责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去直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精心安排和选择的教学内容既能满足教学目的的需要,又能引起学生共鸣,引发学生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环节设计的可融入性原则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投入和参与息息相关。虽然目前高校思政课也大量地采用了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法,但很大程度上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实现,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社会心理学认为,要转变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认识,必须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以调动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自我吸收和转化,方才能达到让受教育者接受和认同的目的。在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环节设计得当与否对参与程度至关重要。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环节设计一定要遵循可融入性原则,即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环节,一定要设身处地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把自己假象成学生的角色,想学生之所想,更多地是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考虑问题,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参与,积极交流,产生共鸣,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求知。

  (三)教学过程的引导性原则

  高校思政课如果只是僵化地讲解,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条,那么必然会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低下,甚至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当代大学生思维开放活跃,求知欲旺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基础,已经对世界、社会、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判断,只是不够成熟,渴望对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有全面认识但却又容易受错误思想和言论的影响,因而,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掌握当代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循循善诱,加以引导。

  思政课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可以不用开门见山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认识社会和对社会制度的选择,而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自我认识和判断,激发学生自己成为知识的发掘者和构造者,实现内在认知和认同的构建。教师的引导能力和水平对于参与式教学法的成功实施十分关键,这种经验也是需要不断总结和积累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