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心得体会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党的群众路线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0-10-25 10:12:10   浏览量: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3篇,欢迎大家阅读。

  一

  [论文关键词]群众路线;信访工作;关系

  [论文摘要]在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把信访工作视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做好信访工作的规律、途径和方法。

  作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信访工作,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规律、途径和方法,既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依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一、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信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情、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作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京后开始的。毛泽东非常重视人民来信,开始几乎对每一封来信都亲自阅示,然后由秘书协助处理,有些则由他直接回信。1951年5月16日,毛泽东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关于处理群众来信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充分反映出他把人民信访作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和联系群众的一种方法的思想。他指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对于工作人员拖延、未及时办理群众来信的行为,毛泽东给予严厉批评:共产党员不为工人阶级办事,还算什么共产党员!他这种对人民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精神,至今仍令人敬佩不已。1957年春天,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可以说是对群众路线的进一步发展。他说: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毛泽东的这些重要论断,至今仍是我们处理群众来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群众通过正常渠道信访是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也体现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期望。有人形象地说,信访是领导机关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但是由于一些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对群众缺乏真情实感,往往对上访人员思想上漠视、工作上拖拉,极个别的甚至视上访群众为刁民。对此,邓小平进行了严厉批评。他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一文中指出:近来上访人员很多,其中确实有少数坏人;也有一部分人反映的问题有道理或有一定道理,但由于当前条件的限制,一时难以解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反映的许多问题,按照党和政府的现行政策,是应该和能够解决的。但是,我们有少数同志对于这些应该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却采取官僚主义态度,漠不关心,久拖不决,个别人甚至违法乱纪,搞打击报复。这是非常错误和不能允许的。并且,邓小平还从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的高度,对这种官僚主义态度进行了深刻剖析,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有少数人就是当官做老爷,有些事情实在不像话!如果对个人的、家庭的利益关心得太多了,就没有多大的心思和精力去关心群众了,顶多在形式上搞一些不能不办一办的事情。邓小平的这些批评和教诲,今天听起来仍十分亲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利益关系和格局的不断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出来,特别是收入差距的扩大,使一些经济上比较困难的社会群体产生了失落感和心理失衡,群众信访处于一个新的相对活跃期。江泽民从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明确指出:信访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使其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对信访工作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总揽全局,站在政治的、全局的高度,对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后,中央领导同志强调,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信访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而把信访工作的定位提到了一个新高度。2005年5月1日,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各地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信访工作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连续12年信访总量攀升的势头开始回落,2006年以来出现了信访总量下降、集体上访下降、初信初访下降、信访秩序好转的三下降一好转的良好局面

  二、维护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是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

  信访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期。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矛盾增加,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7类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企业改制、劳动及社会保障问题,特别是企业改制中的退休人员、协解人员以及厂办大集体人员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三农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政策不落实,农民增收困难和违规征占土地,以及村组财务管理混乱、村委会换届选举不规范等;三是一些地方在城镇建设中盲目攀比,搞大广场、宽马路、高级别墅区,违法占地且补偿标准低和安置不合理,以及房地产开发不规范等引发群众上访;四是涉法涉诉问题,主要是一些积案、旧案虽然案已结,但事未了,导致涉法涉诉信访量居高不下;五是干部作风不正和违法乱纪问题,特别是一些乡村基层干部作风粗暴,干群矛盾突出;六是社会收入调节机制不够健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继续呈扩大趋势,一些人没有共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甚至现实利益受到损害,由此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七是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地方因在建设中急功近利、破坏生态环境引发的信访问题逐渐增多。另外,复退军人再就业、水库移民安置、教育乱收费和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也潜伏着群体上访和闹事的危险。

  这些热点、难点问题,都是社会转型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其中多数是经济利益方面的诉求,也有维护政治民主权利方面的要求。应当说,这是社会利益格局变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反映,也是党的群众工作在新时期遇到的新课题。它同我们习惯的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实现自己利益而奋斗的群众工作有很大的不同。综合分析、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的艰巨任务,也是理论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胡锦涛同志指出:信访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信访部门承担着接待群众来访、办理群众来信、督促落实的重要任务,担负着维护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加强教育、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同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当前,应当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着力解决那些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和谐因素。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凡是现行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应该而且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当认真解决并且一次到位,而不能像挤牙膏那样挤一挤进一进;对一些积压多年、涉及面广的老问题,应积极协调各部门联合接访,千方百计尽快解决,而不应再互相推诿、久拖不办;对确实不能解决或者难于解决的问题,应耐心细致做好解释说明,把道理讲清,解开群众心中的结节,化解群众心中的疑虑,理顺群众的情绪,而不应简单生硬;对息诉息访和案结事了的,应主动关心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用真情换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真正做到既不欠政策帐,也不欠感情账。

  三、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规律、途径和方法

  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贯彻实施好《信访条例》,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无疑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要创新工作理念,用党的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信访工作说到底是群众工作。解决信访问题既要坚持群众观点,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带着深厚感情做工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着想,切实维护和代表群众利益,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依靠群众,认真倾听他们的利益诉求,善于在复杂形势下与群众沟通,正确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此,必须转变就信访抓信访、只靠信访部门抓信访的观念,而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和稳定工作,整合群众工作力量,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构建新的群众工作网络,全方位开展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二要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党委、政府牵头,主要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矛盾调处机制。在当前社会转型、矛盾多发的形势下,信访问题已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关系全局、牵涉各方的工作;也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抓的工作。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实践,目前我们已从上到下形成了一种切实有效的机制,即:一、由党委、政府负责同志牵头、主要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研判信访形势和制定处理突出问题对策,排查化解社会矛盾;二、建立信访接待日,党政领导开门接待群众来访,一杯热茶、一张笑脸,耐心倾听诉求,当场解困释惑;三、领导包案处理疑难信访问题,明确责任,限期结案,使疑难复杂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对渎职的追究责任;

  五、信访部门承上启下,协调各方,确保工作机制的高效运行。

  三要创新工作方法,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在这方面各地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主要有:一是加强来访接待场所建设,畅通群众信访渠道,营造和谐信访环境。各地普遍建立了由民政、人事、司法行政、劳动保障、国土资源等部门参加的一站式群众上访接待厅,墙上挂着人性化的温馨提示累了您歇歇脚,渴了您喝杯茶,气了您消消火,这里就是您的家。二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在认真做好日常来信来访工作的同时,提倡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进百家门、知百家情、交百家友,把群众的困难和疑虑解决在基层。三是把信访评估引入决策机制,党委和政府在做出重要决策、实施重大项目、进行重要人事任免之前,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对可能产生信访问题的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不和谐因素。四是抓基层、抓基础,把信访工作融入城市社区和农村县乡基础工作之中,以服务群众为主题,以信访代理、法律咨询、协调沟通、扶贫助残为主要形式,搭建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的新平台。在一些基层工作好的地方,基本上做到了小问题不出村组(或城市社区)、一般问题不出乡镇(或城市街道)、大问题不出县(或区)。五是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对长期无理缠访、恶意制造事端的违法上访人员,加大依法处置力度,保持社会稳定。

  四要创新工作手段,加快信访信息系统建设。信访信息化是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工具。目前,国家信访局正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加快推进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建设。这一系统建成后,可将信访事项受理、转送、交办、办理、督办、复查、复核等都纳入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和信访管理水平,减少人员往返、节省人力财力。下一步这一网络平台还可为投诉受理中心提供支撑,方便群众网上信访和网上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增加信访的便捷性和信访办理的透明性,减少信访成本和社会成本,真正使这一系统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连心线,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建设线。

  二

  论文关键词 群众路线 自下而上 民主 理性

  论文内容提要 就社会动员而言,群众路线的核心是如何把自上而下的运动群众转化为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实现从要我到我要的转换。当运动群众转化为群众运动之时,革命党就有了充分的理由,实现从制度约束向超越制度的转换。理性的分析群众路线,既要看到群众路线在社会动员领域的神圣地位,特别是群众运动过程中彰显的民主、平等的价值取向;又要看到当群众路线以群众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它就以民主的形式颠覆了理性的制度安排。

  一、民主、革命与群众

  在现实生活中,群众参与政治多以维护个体利益为出发点,从理性选择理论到搭便车理论都表明,理性自利的个体行动者在计算参与集体行动的预期收益的同时,也在计算参与集体行动的成本以及规避这种成本的可能性。与规避参与成本相抵牾,革命需要对社会资源的高度控制与垄断,需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需要牺牲肉体与灵魂的革命品质。荷兰社会主义者范科尔曾坦言,真正的民主只有在斗争结束后才有可能建立。与此同时,即便是社会主义领袖也必须具有权威,一定条件下的独裁是必要的,自由本身必须服从于采取及时行动的需要,使大众服从于少数人的意志日益被认为是民主的最高品质之一。(注:〔德〕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政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738页。)这样,在民主革命的目标与实现过程间就存在不同的价值诉求。如何实现二者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提高了社会动员的效能,彰显了民主的古典内涵。正如有作者所言,群众路线是中共在革命根据地依靠群众支援时产生的一种领导方法。它承认这样的事实,即仅仅依靠党员的运动是不能持久的,它还要依靠非党群众提供的智慧、粮食支援和新生力量,甚至还包括履行行政职责。同时,群众路线也表达了一种民众主义的倾向,表达了与人民相认同和对人民负责的观点。(注:〔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7页。)

  二、走进乡村

  如何走进乡村根据框架整合理论,当一个社会运动所持有的意识形态或话语体系对于他们所想动员的个人或组织来说,太抽象、太遥远;或者说,它很难与动员对象的实际利益、兴趣或怨恨感联系起来时;为了有效地动员群众,社会运动积极分子在大多数场合都需要把他们所持有的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进行改造,将其与动员对象的直接利益或情感联系起来。(注: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12页。)在走进乡村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农民的风俗习惯。在陕甘宁边区,群众生病就请巫神,生了男孩子门上挂一个弓,生了女孩子门上挂一块红布。见了老头子要称老人或老乡;见了老太婆称老妈妈;见了成、青年男人称老乡或同志,成、青年女人称嫂嫂或同志;见了小孩喊小些儿。当然,欲与群众打成一片,最好的方法是帮助他们做事,尤其是帮助他们生产,那他们就非常高兴你了。这倒不一定是因为多了你这个劳动力,而主要是表现了你不单会讲政治,而且也能受苦;大家都是受苦人,没有贵贱、高下之分;同时,劳动也创造了和谐的交流氛围,只有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群众才乐意告诉你许多真实、宝贵的东西。 群众参与政治必须有自己的组织,没有组织的民主是无法想象的,组织是形成集体意志的惟一途径。组织能够使其成员的付出最小化,最节省精力,它是弱者对抗强者的武器。(注:〔德〕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政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在各社会群体中组织工会、妇救会等群众团体,党的工作重心转入乡村后,在群众中以群众团体的名义编织组织网络成为党的中心工作。在乡村中,有工会、贫农团、女工农妇代表会、互济会、儿童团、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信用合作社、识字运动委员会等群众团体。抗战爆发后,鉴于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为了保障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执行,陕甘宁边区党委决定将乡村原有的贫农团或农民委员会加以改造,扩大其范围,改名为农民会,吸收中农,并允许富农加入。(注:《陕甘宁边区党委关于贫农团改造的决定(1937年8月27日)》,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编:《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1937年1939年)》甲1, 1994年5月,第39页。)与此同时,在原妇女代表会的基础上,团结各阶层的妇女,在乡以上成立各界妇女联合会。(注:《陕甘宁特区党委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规定(1937年9月)》,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编:《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1937年1939年)》甲1, 1994年5月,第46页。)针对群众团体组织复杂,不适合于乡村环境的困境。1939年,边区党委与政府决定,改乡抗敌后援会为乡级统一的民运组织,内设组织、宣传、职工、青年、农民、妇女、武装、锄奸等部门。乡级抗敌后援会下原有群众团体,如乡工会、青救会、妇联会、农民会等组织均宣布取消,其工作由乡抗敌后援会负责进行。抗战后期,随着大生产运动的深入展开,中共西北局党委提出,要克服乡村中有名无实的形式主义组织,一切组织重内容,不重形式。 乡村中的变工队、扎工队、唐将班子、妇纺小组、农会、合作社、学校等就是基层群众组织。(注: 建构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党与群众团体的关系。党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去组织群众,参加到一切群众团体中去,而同时又能经过这些团体去实现党的统一领导,尊重这些团体的特殊性与组织上的独立性,依靠它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领导群众而又服侍群众。(注:洛甫:《略谈党与非党员群众的关系》,《共产党人》第2期,1939年11月25日。)

  所谓群众团体的独立性,是在组织意义上讲的,群众团体的工作,应由群众组织自己去讨论和执行。在政治上,群众团体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党对群众团体的政治领导是经过在这些组织中工作的党员去实现。为了统一非党组织中共产党员的行动,并经过他们去实现党的领导,凡非党组织中有三个党员以上时,就需要成立党团。人数多的党团,应当成立干事会。对党团的决议,党团中每个党员都须一致执行,并经过党团实现对群众团体的领导。各级非党组织中的党团隶属于同级党委员会并接受其领导。凡属党团所在的非党组织中,有关涉政治方向、斗争策略问题,必须预先取得党委会的同意。

  三、运动群众

  新政权虽在根本性质上与群众利益是一致的,但新政权不完全代表农民利益,没有自下而上的群众活动不行。

  ②因此,运动群众的核心是把自上而下的动员转化为自下而上的行动。实现从要我到我要的转换。所谓自下而上的行动,就是在实际工作中,要健全农会、妇联会等群众团体的组织和生活,由它们出面来领导群众。党务、军事干部去作群众运动时,应以群众团体面目出现,或经过群众团体的介绍。党和政府不能指定或圈定群众组织领导机关的名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群众自己的组织观念,培养群众团体的威信,也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群众的领袖。

  运动群众不是用命令,更不是用强迫,而是依靠共产党员政治上的模范作用,依靠党在群众组织中艰苦的宣传教育与组织工作。把动员的计划提到各个群众组织中去讨论,每个群众组织动员自己的系统一直到广大的会员。这样,就使得整个动员很快的到达每个村落和每个屋子,男人、女人、老年人、壮年人以及儿童都卷入到动员潮流中来父母动员其子,兄动员其弟,弟动员其兄,妻动员其夫,儿童动员其父兄,街头巷尾,田野村庄,到处都在动员。经过群众的讨论和动员,广大群众给政府一个实际的回答,即:困难已经克服,计划已经实现。(注:罗迈:《关于特区群众工作答君的几个问题》,杨实编:《陕北的群众动员(实践文库之三)》扬子江出版社印行1938年版,第811页。) 其次,群众英雄要通过群众竞赛的方式来产生。从社会教育到民主选举,从征收救国公粮到扩军运动,从大生产运动到合作运动,各区乡之间,自卫军、少先队等群众组织之间,都订立竞赛条约,并以超额完成计划为目标。在陕甘宁边区群众竞赛的过程中,产生了识字英雄、劳动英雄、移民英雄、锄奸英雄等先进人物,以此掀起竞赛的高潮。竞赛的意义还在于打破乡村社会改造中,以免除义务为目的,追求消极平等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如有作者所言,边区一般人民,今天有两个最大的要求:一个是负担公平,再一个是断案公平。(注:《乡选开始》,《解放日报》,1942年4月3日。)显然,负担公平的价值取向是个人主义的,它有悖于革命对个体的要求,革命呼唤着群众竞赛。

  最后,运动群众的根本动力还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身份角色的个体改造机制,简单地讲,所谓身份角色的个体改造机制就是在立足阶级出身的基础上,强调革命情感,依照革命情感,确立政治角色。(注: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身份不同于成份。个体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忘我奉献,可以改变成份,但永远无法改变身份即阶级出身。参见拙文:《乡村社会改造中公民塑造的路径分析以陕甘宁边区发展劳动英雄与改造二流子为考察对象》,《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与此同时,运动中还形成了超越自我,勇于牺牲的革命音符 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徐特立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一辈子总是做好事的吴玉章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以及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等等。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在竞争的舞台上,在英雄的感召下,在革命的音符中,群众运动得到升华,从而完成革命的剧场效应。

  四、效用分析

  对革命党而言,群众路线的最终目的是完成革命秩序的建构。显然,就建构革命秩序而言,群众路线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实质是以民主为表现形式的群众路线与以集中为内容的革命秩序间的张力。如1941年延川县工作报告所称,自边区推行民主的施政纲领以来,不论大小干部,都是开口民主、闭口民主,群众也逐渐了解民主的内涵,凡干部违反民主,遇事包办都要受到群众的反对,但群众对民主的把握也常出现偏差:

  1、现在民主是普遍人人都懂得,有些乡村对某一个人,大家不顺眼,对任何负担就要多些,被斗争时大家异口同声说:我们是民主。

  2、今年的驮盐,全数老百姓都不愿驮去,他们政府是使用民主哩,我们都不要驮去,这也是我们的民主的。 这种以个体利益为导向的,狭义的,不正确的,恶意的,攻击式的民主

  ⑤,凸显了民主动员提供革命效能的不足,它也背离了革命对社会资源的高度垄断。如何引导民众规避恶意民主,把握正义公道的民主精神陕甘宁边区政府希望通过英雄人物的带头作用,激发群众间竞争、竞赛的革命激情。但当英雄意味着奉献时,群众对成为英雄就产生了惧怕、逃避心理。据44年、45年边区各地方政府工作总结:一些群众对当劳动英雄仍有顾虑,原因是劳动英雄要参加各种会议,影响生产;怕当了劳动英雄多负担。吴旗县老百姓看见劳动英雄误工很厉害,在他们中间就有这样的说法:劳动英雄应该轮着当,不然误工误不起。

  必须指出的是,解读群众路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丝毫不能抹杀群众路线作为社会动员手段的重要意义。就社会动员可以利用的手段而言,群众路线无疑是最佳方案。在乡村社会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识字运动、选举运动、征粮运动、扩军运动、大生产运动、合作化运动等一系列群众运动。借助自下而上的运动技巧,群众路线对动员群众参加革命、完成革命任务做出了巨大贡献。

  理性分析群众路线,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预期目标是否实现,而在于实现目标过程中彰显的民主、平等的价值取向,群众路线践行了群众主动参与管理国家的民主路径,为边区政府赢得了普遍的社会认同。在边区,人民主权的社会意识已深入人心,并内化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打扫得颇为洁净的黄土街衢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若留神去观察每个人的表情,他们的眉宇之间都洋溢着一种愉快的神情,这种活泼、愉快的气氛不仅在延安城里,整个边区都很难看见一个苦脸相的人。(注:楚云:《陕行纪实》,读书生活出版社1938年版,第3页。)

  五、结语

  总结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发展历程,群众路线犹如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一样,已经成为自然法的一部分,凡事诉诸群众路线就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解读群众路线,既要看到群众路线在社会动员领域的神圣地位,特别是群众运动过程中彰显的民主、平等的价值取向;更要看到当群众路线以群众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它就以民主的形式颠覆了理性的制度安排。如美国学者詹姆斯R汤森所言,革命者把群众运动对于官僚程序和机构所造成的不稳定效应看作是健康的,至少是可以接受的。(注: 〔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今天,如何处理好群众路线与宪政民主的关系,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三

  有位哲人曾说: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自觉;种下一种自觉,收获一种成功。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关键是取决党员干部的自觉性。

  自觉者,主动且心甘情愿去做也。自觉,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无处不在。精忠报国,那是岳飞对效忠祖国的自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那是林则徐对职责的自觉;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王进喜对工作的自觉无数实践表明,无论做什么工作,若不是自觉自愿去干,不可能持久,更不可能干出精彩来。

  应当看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充满信心,尤其是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结出硕果,让大家更加充满期待。但也有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还不在状态;有的感到教育实践活动是上面的事,领导怎么讲,自己就怎么办,与自己关系不大,不以为然;有的对本单位本部门的活动怎么开展,不是积极主动谋划,而是左观右望,说不动也在动,说在动但动之不深、不实;也有的感到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有现成经验,比照做就行了,思想不在线上,教育与实践两张皮。凡此种种,都是不自觉的具体表现,必须坚决克服。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相比,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矛盾和问题可能会更尖锐、更具体,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懈怠,必须一开始就自觉投入。只有把教育实践活动当作一种自觉,变成一种乐趣和享受,才能架起教育实践这架望远镜不断开阔视野,借助教育实践这台显微镜甄别是非;通过教育实践这面放大镜洞察真伪。

  时时自觉,念念自知。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根本的还要有高标准。有道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只有定位的高标准,才有活动的高质量。党员干部要自觉正人品、立官德、强党性,表里如一,忠诚老实,自觉做到慎欲、慎独、慎微、慎终。

  自觉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而是一个持之以恒、不断内化、自我完善的过程。党员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始终要有一种事业无止境,奋斗无穷期的进取精神,心不外驰,定力如山,切实把身边的喧嚣关在心灵大门之外,让自觉化为活动的底色,让自觉成为实践的底蕴,则教育实践活动好氛围、高实效必然会随之而生、因之而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