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心得体会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屈原影视形象研究,(2)

发布时间:2020-07-09 12:07:07   浏览量:

 摘要 本论文主要是根据屈原的影视形象,来简要探讨屈原区别于其文学形象的不同特征。论文主要内容由三个重要的部分构成,他们分别是第一部分:对屈原形象的全方位概述;第二部分:屈原影视作品概述及其分析;第三部分:屈原影视形象的改编方法——以电视剧《思美人》为例。其中第一部分有三个小方面组成,探索屈原各种形象的历史痕迹;唐宋元明清中“屈原”的形象;屈原历史形象与影视形象之间的联系。同时第二部分也包括两个小方面,带有屈原人物形象影视剧的整理、屈原影视形象角色安排的外在与内在表现。论文主体内容的第三部分,有三小部分构成:还原历史人物精神面貌的“还原式改编”、增强情节演绎性的“故事式改编”、彰显现代理念的“表演式改编”。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屈原生平与思想和历史人物的艺术创作。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探讨了屈原影视形象塑造的“得与失”。本文将通过对典型的屈原影视作品进行深入的探究,将屈原的影视形象多方面进行概述,这是本文创作最核心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人物影视形象的研究内容之丰富,研究范围和跨度之广泛,特别是古典文学作品当中的文学形象研究甚广,研究结果甚多。再加上电视媒体与艺术的发展与推广,影视作品改编层出不穷。基于前人研究经历与结果,参考与借鉴各种文学资料分析探讨屈原的影视形象。与大家一起共同解决典型文学作品当中对屈原文学形象的改编和屈原影视形象的研究。

 关键词:屈原;影视形象;人物形象改编;电视新媒体;

 Abstract According to qu Yuanundefineds film and television image,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qu Yuanundefineds literary imag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three important parts, which are the first part: the overall overview of qu Yuanundefineds image, the second part: the overview and analysis of qu Yuanundefineds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The third part: the adaptation method of qu Yuanundefineds film and television image-take the TV drama "think Beauty" as an example. The first part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traces of qu Yuanundefineds various images; the image of qu Yuan in Tang,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 Yuanundefineds historical image and film and television im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second part also includes two small aspects, with qu Yuan character image film and television drama combing, qu Yuan film and television image role arrangement external and internal performance. The third part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small parts: the "reductive adaptation" of restoring the spiritual outlook of the works, the "story adaptation" of enhancing the plot deduction, and the "performing adaptation" which demonstrates the modern concep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aper mainly explains two problems: qu Yuanundefineds life and the artistic creation of the thought and historical figure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gain and loss of qu Yuanundefineds film and television image. This article will carry on the thorough exploration to the typical qu Yuan movie and television work, will qu Yuanundefineds movie and television image various aspects carries on the summary, this is this article creation most core question to solve. The study on the image of characters and films is rich in content, wide in scope and span, especially in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s. In addition, TV media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art, film and television adaptation endlessly.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results, reference and use for reference of various literatur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image of qu Yua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adaptation of qu Yuanundefineds literary image and the study of qu Yuanundefineds film and television image in typical literary works. Keywords Qu yuan. Film and television image; Adaptation of character image; Television new media;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绪论 1 (一)屈原生平和思想 1 (二)历史人物的艺术创作 2 一、对屈原形象的全方位概述 3 (一)探索屈原各种形象的历史痕迹 4 (二)唐宋元明清中“屈原”的形象 5 (三)屈原历史形象与影视形象之间的联系 6 二、屈原影视作品概述及其分析 7 (一)带有屈原人物形象影视剧的整理 8 (二)屈原影视形象角色安排的外在与内在表现 9 三、屈原影视形象改编方法——以电视剧《思美人》为例 9 (一)还原历史人物精神面貌的“还原式改编” 9 (二)增强情节演绎性的“故事式改编” 9 (三)彰显现代理念的“表演式改编” 9 结语:探究屈原影视形象塑造的“得与失”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绪论

 (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屈原,名平。其先祖是上古帝王,因此屈原当属楚国公族。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才能出众深得楚怀王赏识,上官大夫靳尚因嫉妒在楚怀王面前诬陷屈原,导致屈原不被楚怀王信任和重用。在顷襄王当权时,屈原又受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的迫害。最终落得个放逐的罪名,投汨罗河而死。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在端午佳节举行吃粽子、划龙舟等活动。在屈原的一生中有两次漂泊在外的经历,一次是汉北,另一次是在江南,到往过长江、洞庭湖、沅水,湘水等地。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屈原的流放生活中,充满了悲痛和思念之情,并且通过屈原的作品表现出来。因此在屈原的大部分的诗篇中都是与他的流放生涯紧密相关。屈原有很深的宗族情感,他始终是站在自己家乡楚国的立场上,维护合理的家国利益,因此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这种做法既符合楚国的利益,也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由于自己遭受到了不公平不合理的待遇,在屈原的作品

 中同时也是充满着哀怨和愤懑的强烈情感。

 (二)历史人物的艺术创作 屈原是先秦时期非常重要的诗人,他在文学上的创作主要以诗歌为重。因此屈原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一些经典的诗篇,例如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离骚》,在此诗中屈原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被称为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九歌》,全诗共十一篇,是一组祭神所用的乐歌,诗歌在内容上是以表写爱情为主,形式上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其中有一定的戏剧因素,是后世戏曲艺术的典范;主要叙述自己身世遭遇的一组抒情诗歌《九章》,其主要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屈原流放生活的经历,可以说是研究屈原生平活动较为重要的材料;列举世界万事万物一系列无法理解的问题的一首奇特诗歌《天问》,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突变发展的道理;以及为楚怀王招魂而作的诗歌《招魂》,全诗主要由引言、正文、乱辞三部分组成,内容以宏美的屋宇,奢华的服饰,艳丽的姬妾,精致的饮食,繁盛的舞乐用来招楚怀王的亡魂。其中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文体是“楚辞”,它是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新诗体。其形式上的特点是句中或者句末多使用“兮”字,内容上具有神奇迷离的浪漫主义精神。屈原的作品中包含着浓烈的楚国地方色彩和诡异的巫文化,为研究楚国文化提供了极好的文献资料,同时也丰富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宝库,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及电视行业已经发展得极为成熟。电视新媒体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指引和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它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晴雨表也是我们每个人情绪的感应器。由此可以看来,电视新媒体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并且无时无刻存在我们生活的任意角落。当前对于历史人物文学创作改编拥有极热的话题度以及极高的关注度。以屈原为主要角色的影视剧创作并不是很多,主要包括 1999 年电视剧《屈原》、1975 年所拍摄的电视区《屈原》、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屈原专题系列央视纪录片《屈原》,还有 2015 年由郑晓龙执导的电视剧《芈月传》,以及 2017 年以当红小生马克所饰演的电视剧《思美人》。这些影视剧创作都是以屈原为核心人物进行演绎,从而表达屈原不同特征与情感。虽然市面上关于屈原的经典影视创作可选择性并不是很多,但是笔者认为只要有作品就可以寻找到其中的奥秘,并且参透里面的规律。我将根据前人的经验和参考相关文献及影视资料与大家共同去探究屈原的影视形象。在此借用屈原《离骚》中的经典名句“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君共勉。

 一、对屈原形象的全方位概述 (一)探索屈原各种形象的历史痕迹 1、《离骚》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反映了屈原在政治上遭遇严重挫折后,面临个人厄运与国

 家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理性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自传。《离骚》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于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多描述现实的情况。第二部分则是侧重于通过幻想对未来道路进行探索。其主旨体现在三个方面“忠君与爱国”“美政思想”“身世之惑”。总体来说,《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

 《离骚》中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拥有崇高的理想,高洁的人格,强烈的情感,为理想而顽强斗争,当理想破灭时以身殉亡的坚决意志。

 2、《屈原列传》 在两汉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之《屈原列传》当中,屈原在楚怀王重用时,正直忠心耿耿,几乎是竭尽全力为楚国谋福利,但是被小人诬陷,最终没能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当屈原被流放时,他的心里仍然挂念着楚国人民的生活,但最终投汨罗以身殉国。他一生忧国忧民,忧百姓之所忧,乐百姓之所乐。他一生爱憎分明具有高洁品质,他一生为自己美政理想矢志不渝,总的来说,在《屈原列传》中,屈原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他是一位内外兼修、爱憎分明、忠君爱国、有远见卓识但始终得不到君王信任重用的伟大悲情政治家和浪漫主义诗人。

 3、郭沫若历史剧《屈原》 《屈原》是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郭沫若以 10 时间完成的 5 幕话剧剧作《屈原》于 1942 年 4 月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国泰大剧院公演。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郭沫若历史剧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

 其历史剧最能够体现屈原以下的人物形象。他是用生命去捍卫楚国主权的爱国主义人士、他是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完美主义代表、他是倔强誓死不投降不服软的斗牛强者、他是终身学习不断努力的追求者。

 (二)唐宋元明清中“屈原”的形象 一、唐诗中对屈原的描写

 在大多唐诗中,文人墨客都表达了对屈原的赞颂、纪念与追忆。其中许多诗篇中都以“汨罗江”、“龙舟竞渡”、“抛粽子”等诗歌意象,在端午佳节共同怀吊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唐代众多著名诗篇中皆塑造了屈原以下人物形象: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贵品质、站在汨罗河畔哭诉自己不幸遭遇,饱含忧怨郁郁不得志的爱国诗人。屈原是忧国忧民的典范,一个不屈的灵魂感天动地。屈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虽然最终没有被君王得以信任和重用,但是屈原的伟绩仍然被后世所铭记。屈原的“美政”思想是其文学作品中重要的特征,其内涵具体是指明君贤臣共兴楚国。首先国君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其次,应该选贤任能。屈原走了,但是他的灵魂犹如天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人间的上空闪闪发光。他是不朽歌声的缔造者,从时空隧道传出来的声音是那么悠扬、动听和嘹亮。

 二、宋词中对屈原的描写 宋词中的屈原形象是高洁伟岸的。一提到端午佳节我们直接就能联想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可考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通过重要意象“彩线”、“艾草”、“芳兰”等,作者表达了对屈原深深的怀念与赞颂。在宋词的三大人生境界中,主要是有一立志,二追求过程,三获得。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立志要坚守楚国的利益,可以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者。经典代表作苏轼的词《浣溪沙》中,以端午佳节为社会时代背景,跳跃时间维度,以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了对屈原的思念。其实以屈原为主要人物的词作还有很多,在这我就不一一赘述。将中国民俗与历史人物有机的结合起来是诗词创作的重要特征,是历史感与文学性相融合的结晶。同时也表达了屈原对其不幸身世的哀叹,饱含了悲愤之情,对自己国家黑暗政治的愤慨,愿为国家效力而不能得到的悲痛以及自身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三、元曲中对屈原的描写

  其实相对于唐宋时期,诗词当中屈原的人物形象还是比较丰富。所以元曲中对屈原的描写相较之下还是比较单一化的。由于要满足戏剧的表演性,对屈原的外在形象没有做太多的描绘,笔墨主要是集中在对于历史人物的思想品质展现。鲜明的感情立场,浓厚的民族精神。在许多的元曲代表作当中都集中表达了屈原的民族精神,他那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他的经历是中国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士子所普遍经历过的,他以其卓越的人格力量,深沉悲壮的情怀感召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

 四、明清小说中对屈原的描写 明清时期著名的小说当中并没有很多以屈原为核心人物的著作,严格的说来关于屈原的著作甚少,但是仍然有屈原的声影。在许多小说中没有直接正面描写屈原人物形象的话语,但是在侧面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烘托渲染,多角度的表现了屈原的人物性格与典型特征。并且能够深入读者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在明清时代,小说盛行,各种典范之作层出不穷,加之白话文的出现,更是加速了小说的流传广度。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各个因素而言,小说中都体现了屈原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在小说中塑造了“内美”“高洁”“清白”的鲜明人物形象,时常使用浪漫主义手法来刻画屈原的特有形象。

 (三)屈原历史形象与影视形象之间的联系 单单从字面上来看,历史形象与影视形象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严格来说二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来谈谈“形象”二字的具体内涵,它是指一种能够用语言符号或者是具体的状态所能描绘和表现出来的一种特质。人物的历史形象是指通过历史由于时间的沉淀所呈现的具有概括性,并且能够体现作者观念的、具有历史审美价值观的性质和画面。人物的历史形象早已深深的留在人民的心中,很难去改变或者是进行艺术性的创新。这种顽固的意识扎根在我们的思想深处,一般都不愿意出呈现或者是通过自己的情感进行创造。回头看看影视形象,当然是在影视剧中所体现的系统性的人

 物形象。考虑到市场的作用以及其新媒体的经济效益,人物的影视形象与历史形象肯定会存在差异。但是影视形象的塑造最初的信息来源仍然是历史人物的文学形象,永远也不能脱离文本的依托。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物的影视形象以历史形象为基础,影视形象是人物历史形象的创新与改编。有人认为历史人物的历史形象应该与影视形象一致,其实不然,影视剧作由于各种新媒体的运作考虑到不同因素之间产生的化学效益,我们应该将人物的历史形象与影视形象两者区分开来。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不能混为一谈。

 二、屈原影视作品概述及其分析 屈原的形象已经通过其相关的文学作品深入读者的心中,但是近期关于屈原的影视作品的热播,又引起了观众对屈原影视形象改编的讨论。在这之前已有一些对于屈原影视形象改编的作品,例如 1999 年 9 月张今标导演的影视作品《屈原》,剧中以公元前316 年六国争霸为时代背景进行展开,详细的述说了屈原一生的具体活动。包括流放被贬汉北江南,以及受小人诬陷始终得不到君王的重用,最后选择了于公元前 278 年五月初五晗冤跳汨罗江自尽,以表内心的高洁与清白。于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就变成了纪念屈原的端午佳节。由此屈原被后世永远的称颂与敬仰;以及 1975 年香港导演鲍方,许先所拍摄的电影《屈原》等等之类相关的影视作品,虽然是很久以前的老电影,但是仍旧是影响颇深,对于屈原的人物构想也有其独到之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包括以屈原为主角的各类大型话剧、历史剧《屈原》;屈原专题系列大型六集人物纪录片《屈原》,这是第一次对屈原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进行纯粹的电视影像呈现,可以说是填补了中国纪录片对于历史人物的一项空白。纪录片主要是以六个小部分展开拍摄,分别是“橘颂”“九歌”“离骚”“哀郢”“天问”“怀沙”所构成。由于屈原是先秦时期的历史人物距离现在,时间上有些久远。再加之文献材料甚少,所以这部纪录片主要是以屈原的生平以及代表性的著作进行展开拍摄;还有 2015 年由郑晓龙执导的电视剧《芈月传》,该剧以时代定格在楚国时期,虽然其中屈原角色所占的分量并不是很重,但是楚国的地域色彩浓烈。在细微之处也间接的表现了屈原的人物个性与形象特征;加之距离最近的一部 2017 年张孝正、丁仰国执导的电视剧《思美人》受到大家的关注与热捧。该剧将屈原当做是最核心的人物进行演绎,可以说这部剧是屈原影视系列,改编程度最大,创新度更强,思想更前卫的一部影视剧。时代背景是战国时期,群雄争霸,讲述了屈原一生当中不同年龄阶段所发生的重要事情。影视剧中还大胆加入了屈原的爱情桥段,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同时也因此带来了许多的争议。

 (一)带有屈原人物形象影视的整理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电影文化是从 1905 年的《定军山》起就算正式开始揭开了序幕,至今已流传甚广。作为我国电影的第一部作品,它的意义与它所带来的经济、历史、政治、社会与文化作用不言而喻是非常巨大的。电影行业已经深深的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其中大部分的优秀影视著作都是以人民的日常生活为材料的,再加上影视行业的艺术手法与现代精湛前卫的拍摄技术,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就诞生了。

 其实含有屈原人物形象的影视作品目前并不是很多,但这并不会影视笔者对于屈原影视形象研究的进程。含有屈原典型人物形象的影视作品有以下;1999 年 9 月导演张今标拍摄的电视剧《屈原》,该影片主要是表现屈原忧世忧感,满腔爱国热忱却无门报效,内心苦闷。在该影片中主要塑造了屈原正气凛然,可以说是把屈原这一人物形象,演的栩栩如生生气盎然;1975 年鲍方,许先导演的香港老电影《屈原》,剧中屈原的爱国情感表现得是淋漓尽致,深入人心。;1942 年,由导演陈鲤庭所拍摄话剧《屈原》;郭沫若苦心孤诣独自创作完成的 5 幕话剧剧作《屈原》于 1942 年 4 月在著名大剧院进行公演。其话剧五幕主要是由“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所构成,震撼人心,表现了屈原高洁的品质。可以说历史剧《屈原》是郭沫若最为典型的代表作;2014 年央视六集历史人物纪录片《屈原》,正式填补了对于历史人物影像记录的空白,创造了历史人物形象概括的一大奇迹;还有 2015 年由郑晓龙执导的电视剧《芈月传》,算的上是 2015 年度较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剧中屈原这一历史人物也是深入人心,受到许多观众的好评;2016 年马可主演电视剧《思美人》是张孝正、丁仰国执导,该剧以屈原的一生为主体,讲述了屈原传奇美妙的人生以及加入了屈原个人的爱情故事,使得剧情更加的精彩内容更加丰富饱满。

 (二)屈原影视形象角色安排的外在与内在表现 其实对于屈原影视形象角色安排的外在表现,并没有严格的规定或者是界限,我认为可以从人物的服装搭配、外貌神情,独具人物特色凸显人物性格的道具。那么另一方面对于屈原影视形象角色安排的内在表现,我认为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衡量。历史人物角色的心灵路程、主要角色的思想品质、人物经常使用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屈原在影视剧中角色形象安排的外在与内在的表现,能够更加全面甚至是多元化的展示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影视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与心灵路程的变化,都会通过人物的动作,外貌描写等内在表现进行充分的展示。

 三、屈原影视形象改编方法——以电视剧《思美人》为例 (一)还原历史人物精神面貌的“还原式改编” 对于屈原影视形象的研究,单从影视形象改编方法这个角度而言,我主要是选取电视剧《思美人》为例。这部电视剧共 78 集,算得上是长篇连续剧了。其实里面的剧情并不是太过复杂,主要是讲述了屈原一生悲惨的遭遇。拥有宏才大略只可惜无处施展,最终选择痛沉汨罗江。与其他屈原系列不同的是。在《思美人》这部电视剧中,编剧大胆的加入了屈原的感情生活,看似非常离谱与荒唐,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于屈原形象的一种创新。

 所谓“还原式改编”,主要侧重点是在对于屈原这一历史人物形象的还原。根据笔者上文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屈原历史形象总的可以概括为:高洁浪漫的精神品质、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渴望建功立业,却无奈时时得不到君王重用与信任、对国对君忠心耿耿的臣子。在《思美人》中屈原主要的精神风貌还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一心想着楚国的命运,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而活着。这些典型的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在剧中

 我们能够还是能够清楚的捕捉到。我相信大部分观众在欣赏这部作品时,是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典型形象。

 这样的剧情设计可以是符合中国历史中屈原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做是“还原式改编”较为成功的一个部分。当然该影视剧中对于历史人物的“还原式改编”还有很多很多,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二)增强情节演绎性的“故事式改编” “故事式改编”顾名思义我们从字面上就可以得知,它是一种为了剧情需要,有意增强情节演绎性的一种影视作品发表的改编手法。相比上文所提到的“还原式改编”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故事式改编”可以使得影视作品更具观赏性,同时也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思美人》当中插入了屈原与民间女奴的爱情戏码,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中屈原爱上了女主莫愁女,两人不顾门第之别,相爱相恋。故事结尾屈原痛沉汨罗江,莫愁女泛舟江湖,从此把屈原放在心中。很明显我们能够感受到编剧为了增强情节的演绎性,采用了“故事式改编”的方法。

 倘若编剧一味地采取“还原式改编”的方法,剧情将会失去许多的人物细节描写,很有可能会导致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过于乏味与单调。因此在影视剧中适当的运用“故事式改编”能够增强剧情戏剧性与感染力,吸引更多的观众阅读。

 (三)彰显现代理念的“表演式改编” 大家都知道电视剧拍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供人民观赏,能够为人民的娱乐做出相应的贡献,给大众增添生活的乐趣,那么其现代感必须要包含。体现在台词的安排以及演员的服装搭配等各种细节设置。影视剧是站在观众的角度,为观众服务的。它应该是以人民熟悉的语言,人民能够接受的时代背景,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生活小细节进行改编与创造。“表演式改编”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彰显现代理念的一种改编方法,这也是与上述“还原式改编”、“故事式改编”最大的区别。在《思美人》中,有新颖的人物服装,奇特的人物造型。我们先撇开是否符合历史性这一点来谈,这些方面足以说明及具表演性。

 对于屈原这一历史人物形象进行“表演式改编”的最佳诠释就是电视剧中的这些人物性格、人物品性的展现是通过影视剧对历史人物的“表演式改编”塑造起来的,由此看来“表演式改编”对于屈原影视形象的塑造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任意一部关于历史人物改编的影视剧都不能缺少还原历史人物本来精神面貌的“还原式改编”、增强影视剧情节特效的“故事式改编”以及凸显现代观念的“演绎式改编”。其实影视作品的改编方法数不胜数,但是我始终认为,以上所谈三种是必不可少的。

 结语:探究屈原影视形象塑造的“得与失” 本论文主要是以近期开播的电视剧《思美人》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了屈原影视形象的改编。《思美人》这部电视剧一经播放就受到许多观众的争论,有观众认为剧中人物服装不得当没有任何质感,有观众认为剧情不符合史实,纯属恶搞,是在欺骗观众的感情,挑战观众的耐心。其实我们可以辩证的来看待这部关于屈原的影视剧,不可

 否认剧中确实是存在许多雷人的情节,甚至是颠覆了屈原这一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这部剧的诞生,使得屈原这一著名的历史人物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我们又重新去关注屈原这一历史人物。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的去面对人们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各种评价。但是最重要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怀着尊重历史人物的情感进行创作。任何一种新鲜事物在起初的阶段都很难让读者瞬间接受。

 从众多屈原相关的影视剧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屈原典型的历史人物形象,总的来说,每部影视剧都能塑造出形象鲜明、各具内在、外在表现相结合导致,前后贯穿一致的屈原人物形象。因此我坚定的认为,影视剧作品在塑造屈原这一人物形象时,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适当的尊重历史事实,不能过分的扭曲历史人物本来的精神面貌,影响观众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第二个方面是可以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增加情节故事性的演绎。创新这一方面可以适当给些空间,帮助编剧进行创作;第三个方面是一定要符合现代背景的需要与追求,彰显现代观念的特点。其实从另一个方面说来,这不仅仅是对屈原影视形象塑造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于其他历史人物影视剧作塑造的期望与要求。现在市场上有许多对于历史人物或者是对于古典文学作品的影视剧作改编,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加上市场经济的调控。许多因素我们是很难把握的,因此我们需要把优秀的地方加以传承,不得当的地方加以改进与发展。我坚信我国的电影行业以及文学作品或者是经典历史人物的影视改编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同时这也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与奋斗。

 致谢 大学四年就这么匆匆结束了,时间好像很漫长貌似又一晃而过。在大学四年中我学习了许多专业性知识,中国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等等这些给我撰写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我非常感谢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郑艳玲,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初审,中审等修改环节部分都给我提出了许多中肯与合适的建议。郑艳玲老师严谨的思路,周密的计划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老师严格的秉承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人生哲理,教会我们如何完成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我受益匪浅,在这表达对郑艳玲老师的深深感谢之情。

 参考文献 [1]宋健. 曹操影视形象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2]李毅. 唐诗元曲中屈原人物形象分析[D].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2011. [3]曹文慧. 论中国当代新生代小说的影视改编[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4]莫邪. 丙戌还原一个真实的屈原[D]. 中国三峡建设, 2006. [5]吴心源 向海军. 成就屈原成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三大支点浅论[D].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6]周全. 运动中的美学[D]. 湖北美术学院, 2011. [7]王育昕. 视觉传播时代的新闻摄影语言探析[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8]王敏霞. 端午课堂精彩一刻[D]. 甘肃省平凉第一中学, 2010.

 [9]杨凡. 从影视剧中看穆桂英形象[D].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 [10]赵晨浩. 武松形象:从文学到影视的演变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 2015. [11]郭宁. 《史记》中悲剧士人的形象意义[D]. 重庆师范大学, 2011. [12]唐丽芳. 香港城市精神观照下的景致[D]. 复旦大学, 2005. [13]李为 黄天. 屈原在宜昌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开发利用研究[D].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3. [14]李芬芬. 学校体育题材电影作品中的学校体育文化研究[D]. 首都体育学院, 2011. [15]刘葳. 从数字技术的发展看当代电影艺术的革命性景观[D]. 四川师范大学, 2011. [16]黄永林. 大众传媒与当代大众世界——论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D].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 [17]吴绪纲. 蠡测长江文化对王昭君的重要影响[D].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4. [18]李毅. 唐诗、元曲中陶渊明形象的书写[D].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9]高举学. 中国古代失意文人寻求精神寄托的方式[D]. 贵州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2011. [20]程小娟. 探析屈原楚辞作品中大量运用“兰”的原因[D]. 辽宁大学文学院, 20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