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心得体会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高校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2-03 09:48:10   浏览量:

高校工作总结

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是学校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内涵建设,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工委、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领导班子全面加强各项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和推进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国家教育部实施“2014计划”为导向,以“更新理念、提质转型、协同创新、强本争硕”为目标,努力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学校整体实力稳步上升。

一、以“专业综合改革年”为载体,强化教学中心,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显著增强。

2015年,学校把“专业综合改革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从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学科竞赛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地工作,通过一年的扎实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专业综合改革”建设硕果累累。

1.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2个专业获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部教材获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唯一); 获得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全省20个);获得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全省19个)、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全省20个,同时获得2项者,在同类院校中为数不多);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进账经费114万元。

2. 教研教改工作。以教研课题为依托,进一步深化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了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1234”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狠抓课程建设。获省级教改项目立项12项,省级大学生研创项目立项10项,1个教学团队、 4门精品课程获省教育厅检查验收,并获继续资助。获得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省普通话培训测试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优秀考点,获得省普通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英语专业综合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

3. 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为适应社会需求,引导各专业与企业合作,加快了对专业的综合改革,对“旅游管理”等6个专业进行了方向改造;对就业前景堪忧、生源规模较小的专业实行隔年招生,并积极申报贴近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尝试建立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6个“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基地,实质性地开展了人才培养合作,如与武陵酒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办“工学结合”“武陵班”;建立了华南光电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还与杭州太虚湖假日大酒店在人才培养方面展开了深度合作。

4.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日常教学管理,强化教学运行规范有序,开展了教学副院长研讨会,教务秘书培训会、教务处干部业务培训会,切实教学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在原有的214门课程试题库基础上新增44门课程试题库,加强了教考分离题库系统建设以教考分离促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各学院进一步整合优化实验项目,完善“三性”实验,强化对实践教学过程考核,并对全校教学用房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出台了《教室使用管理规定》。

二、以实施高等教育两大工程为目标,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工作实现大提升

1.科技工作成果显著。2015年,学校狠抓“国家项目工程”,科研项目立项和科研进账经费再创新高。继2014年超额完成“保3争5”的国家基金项目立项目标任务后,2015年,再次超额完成“保10”目标,共获得国家级自科、社科基金共11项(国家自科基金5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成果资助项目2项、国家教育规划项目1项),年度国家基金项目实现了“两位数”的历史性突破。有3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1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成果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学校还先后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三等奖8项,7篇论文获常德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此外,杨品红教授主持的“大通湖大闸蟹原生态放养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5项成果已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

与此同时,以点带面,苦练内功,狠抓立项,2015年共获得各级各类项目140项,进帐经费共554.15万元(其中纵向科研项目127项目,进帐经费434.15万元;横向项目13项,进帐经费120万元),全年科研项目立项数和科研进账经费均创历史新高。在省部级立项项目中,我校今年成功实现了省自科基金面上重点项目和省自科基金面上青年项目零的突破。

2.学科建设成绩突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学科建设年度考核工作方案》,并按建设层次组织实施对各级重点学科年度建设目标及落实情况的考核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以评促建”要求。完成了“首届学术与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及学科评议组”组建聘任工作和学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本确定了学校学科重点研究领域,拟定了学校“十二五”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和项目指南。机械设计及理论、文艺学、动物学、产业经济学、应用化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等6个学科立项成为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数量并列位居全省同类院校首位;制订了《学科带头人及学术创新团队培养管理办法》,获批组建3个省级学科平台,顺利完成学校制定的“各类基地都有1-2项进入立项建设范围”的目标任务,根据各学科建设任务书的年度工作目标要求,对6个省重点建设学科进行了年度检查评估。到目前为止,我校省级学科基地平台已达到9个。获得3项省开放基金项目和创新平台项目,获得国家后期资助项目2项,还有1项已进入会评阶段,正在积极努力争取。

3.协同创新工作实效明显。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2014计划”文件精神,在深入解读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2014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并结合我校学科建设、硕士学位点培育,完成了首批8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组建、申报评审等相关工作。2015年,我们继续深入与周边县市的产学研用合作,开展项目对接,并与大湖股份、华南光电、天泓渔业等一批龙头大型企业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并取得了显著实效。今年,我校共获得常德市产学研专项、平台建设专项、常德市博士创业联盟项目、省自然科学常德联合基金项目等产学研项目28项,进账经费达120余万元。为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进一步提升我校服务地方的能力,今年,在省委组织部、常德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继续派遣农业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开展了工业科技特派员的派遣工作,李蜜被评为省级先进科技特派员。

三、以“两个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新成就。

1.两个素质提升工作。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制定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及《“两个素质提升工程”项目执行计划》,并成立了“两个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全面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组建专门的教师团队,开设“英语演讲”、“数学建模”等5门与竞赛相关的应用性公共选修课程,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概论”等5门课程为我校2015年文化素质教育重点建设课程,确定“语言学概论”等10门双语课程开展建设,并结合国际教育项目确定了18门左右国际课程的引进,从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引入“清史”等10余门人文素质教育优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供学生网上自由修读。积极推进“一专多证”专项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评估细则;在省教育厅主办的7项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优秀组织奖2项,其中,机械创新竞赛、程序设计竞赛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2.学生工作亮点纷呈。重新修订了《学生手册》、《教学院学生工作考核办法》、《辅导员考评办法》等制度和规定,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十大风云学子”评选活动,“风云学子”代表朱天鹏同学带着母亲上大学的感人事迹被广为传颂,受到了省内外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朱天鹏同学也位列中宣部中国好人榜名单。完善了以奖、勤、助、贷、补、减等形式为主体多元化的扶困助学体系,开辟入学和奖助“绿色通道”,评审发放各类奖学金、助学金1067.8万元,募集社会捐资30多万资助学生142人,2706次学生获得临时生活补助81.18万元,为贫困生在校内设立了4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举办了“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对20个重点个案进行了诊断与咨询,成功进行危机干预20起,被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授予“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先进单位”。2015年2月,在杭州举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决赛中,我校师生创编演出的舞蹈《澧水船夫》、新编合唱《武陵人家映像--刘海砍樵新唱》荣获国家级金奖和优秀创作奖等6大奖项,与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并列。在此基础上,我校与市委宣传部联合打造了“武陵风韵”文艺精品节目展演,先后在常德市和省委党校公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我校师生在省第三届大艺展中,取得了文艺作品的四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34项美术作品和论文获一、二、三等奖。2015年,我校学生在各类省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6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60项

3.招生就业再创佳绩。在全省招生计划和投放量锐减3万个(平均每所高校应减300个)的严峻形势下,我校经过多方努力,成功地争取到了5300个招生计划,计划总数与2014年持平。2015年我校共录取新生6149人(其中二本4007人,三本2142人),超计划录取849人,二本录取数和超计划录取数均创历史新高,并实现了录取总人数的连续三年增长,二本共有3848名新生到校,到校率为96.03%,三本共有2076名新生到校,到校率96.92%。今年,全校有123名毕业生报考“2015年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140名毕业生考取村官,5名毕业生参加西部志愿活动,187名毕业生应征入伍。着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与常德市人社局联合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与讲座,举办了“第八届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6个好项目经遴选入驻孵化基地。全年联系用人单位上千家,举办了两场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163场中小型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先后建立了毕业生信息库、用人单位信息库、毕业生就业情况信息库以及就业困难群体信息库,实行了就业信息动态管理,扎实开展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组织200多名就业困难毕业生去长沙参加 “春暖三湘”专场招聘会。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和机制,以让合格毕业生100%就业为目标,与各学院签订了“201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按照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标准,制定了学校就业工作考核细则,对各学院就业工作进行了认真考核,并严格严格兑现毕业生就业工作奖惩制度。我校的就业工作的经验《把就业作为测量成功办学程度的标尺-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导向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入选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编的教育改革典型案列,得以在全国推介。

四、以 “改善管理,争创亮点”工作为契机,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学校发展焕发新活力

1.人事工作。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根据学校“十二五”规划和实际情况,重新修定下发了《教师进修培训暂行规定(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修订)》文件。全年共引进和培养了6名博士,另有18人取得硕士学位;有10名教师申请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为推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的主动性,与师范教育教学部联合成功举办了教师职业技能高级研修班。共80人参加了此次高级研修班培训。通过请校内外专家讲座,省级教学能手的课堂演示,确保参训人员既有教育观念上的更新、又有教学方法的进步、更有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提高,培训成果丰硕,效果好;强化了岗位设置动态管理。学校2015年1月完成了首次岗位设置的报批工作,4月份启动了各类各级岗位职责的制定和合同签订工作,经过反复的讨论和征求意见,制定了《教授、副教授岗位职责》。通过各单位的努力,合同签订工作已圆满完成。2015年8月,省厅出台了《省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湘人社发〔2015〕84号),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我处认真研究文件精神,起草了《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离退休人员补贴发放办法》。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经校务会研究,教代会通过,党委会决定,在省内高校中最早出台了实施绩效工资的正式文件。新出台的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与以前相比导向更加清晰、设计更加科学、激励更加有效、操作更加简便。离退休人员补贴发放办法相比以前更加符合上级文件要求,发放项目更加规范。

2.办公室工作。从“严”、“勤”、“实”、“新”四方面着手,争创管理一流,充分发挥好督促落实,参谋助手、信息反馈、承上启下、左右联系,协调调度的作用,勤办会、勤办文,确保政令畅通。在党委会、校务会上使用小型平板电脑替代纸质材料,在全省高校首先实现了会议无纸化;为推进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党政办起草了《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制定了《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目录》,组织专人建设了“信息公开网站”,这些举措在全省同类院校开创先河;创建了中国移动飞信平台,包括校领导、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全校办公室系统人员在内的141人加入飞信系统,实现了即时便捷的通讯联系,在减少了办公支出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办公室联络协调工作的效率;为加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提高全校师生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水平,加快我校信息化建设,举办学校首届优秀教育视频资源大赛;获得“省教育系统2015年办公室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一等奖维特利加强组织建设,构筑坚强堡垒。强化作风建设,提高党性修养。狠抓反腐倡廉建设,营造廉政文化氛围。作,和谐园建设全面推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