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心得体会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最美教师乡村小学最美教师事迹

发布时间:2020-07-13 11:44:55   浏览量:

 乡 村 小 学最美教师事迹

  XXX,男,满族,1958 年 5 月出生于 XX 自治县 xxx 乡 xx 铺村,现年 59 岁。1975 年高中毕业于 xx 学校,1976 年 3 月通过考试,成为 xxx 铺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19XX 年 5 月经 XX 自治县教育局批准转任正式教师至今,现任 XX 自治县土城学区张百万小学 xxx 铺教学点负责任人,中小学高级教师。

 19XX 年他被 XX 自治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同时被县政 F 记大功一次,20XX 年三次被县政 F 授予嘉奖,20XX 年被评为县模范教师。20XX 年被评为 XX 省“优秀教师”,20XX 年被评为 XX 市第五届道德模范,在XX市教育局和XX日报举办的“寻找山城最美教师”活动中,经公众微信投票和专家评定,他高票当选 XX 市“最美山城教师”。同年在XX师范大学组织的全国“启功奖”农村优秀教师评选中作为XX省6 位候选人之一入围全国 60 强。

  乡亲们眼中的“好先生”

  农村教育需要执着的坚守者,XXX 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一个都不能少”,是朱老师的坚定信念。他那么平凡,他又是那么伟大!

  XX 自治县土城学区 xxx 铺教学点位于 XX 省 XX 市 XX 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约 40 公里,是孤立在大山深处的一所教学点,现仅有 21名在校生。XXX 是该校唯一一名教师。1976 年,他第一天上班当时正值新学期开学,他接手的一个有 29 名学生的五年级毕业班却只有 19名孩子到校上课,其他的都因为凑不齐学费或帮家里挣工分等原因不愿来校继续读书了。朱老师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地家访,一次不行就

 两次,两次还不行就三次,直到感动家长同意孩子上学才肯做罢。其中有一名叫张林的学生,为了维持家庭生计,辍学上山砍柴。朱老师找到他家里后,苦口婆心地做他父亲工作,并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他完成学业。

  就这样,他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时间,跑烂了鞋、磨破了嘴,终于将学生一个都不少地找了回来。当年那个小张林,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 XXX 中心支行行长。那些年,每学期开学初是农村孩子的辍学高峰期,这也总是朱老师最忙碌的时间。学校周边 5 个自然村,方圆 6 公里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处处都留下了朱老师奔走家访的身影。

  20XX 年随着丰宁进行学校布局调整,xxx 铺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被合并到张百万中心小学,使这所小学成为一个只有学前和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点。调整后,因学校条件艰苦,原有三名教师都通过各种途径调往其它学校,而别处的教师又根本调不进来,眼看暑期开学时间日渐临近,中心校、村领导以为他也要申请调动,正为解决教师问题而一愁莫展之际,他主动请缨要求继续留在 xxx 铺教学点任教。朱老师心里最清楚:地处偏远、条件简陋的教学点,年轻教师进不来,更留不下。如果自己不请缨赴任,那么这个教学点很可能被撤掉,10多名只有 6、7 岁的孩子就不得不离开父母,到 5 公里以外的小学过寄宿生活。从事了大半辈子教育工作、深谙教育规律的朱老师常常这样说:“儿时亲情的缺失是难以弥补,甚至是不可能弥补的!”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朱老师仍然在“控辍保学”之

 路上执着前行。不同是,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施行“两免一补”,朱老师面临的不再是学生“因贫致辍”,而是新“读书无用论”的侵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偏远农村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挣大钱,快致富是他们的梦想。许多小学生受到影响,也跃跃欲试地要跟随家长到企业、矿山打工赚钱。最为典型的是朱桂斌同学,他母亲患有心脏病,父亲患有肺心病,学习成绩再好的他也感到一时半会改变不了家庭现状,“孝心”驱使他走上到矿打工赚钱之路。朱老师听说后,五次亲赴矿山苦口婆心劝说,孩子终于被朱老师的真诚所感动返回校园。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桂斌考上了军校,现在 XX301医院任副团级干部。

  39 年来,xxx 铺教学点先后有 60 多名学生身处辍学边缘,又被朱老师拉了回来。丰宁县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闵廷华、XXX 教师李海铁、XXX 教师张亚宁……从马家卧铺走出来的“当年的孩子”已经在不同岗位上演绎精彩人生,报效祖国!

  孩子们心里的“爸爸老师”

  当一个老师难,当一个偏远教学点的单人单校老师更难!他既要教课,更要当孩子们的“爸爸和妈妈”!

  偏远农村孩子家长没有接送学生上学的习惯,遇有恶劣天气,朱老师便自觉承担起了护送学生回家的任务。有一年夏天,放学后天下起雨来,一年级学生刘嘉阔一直没有家长来接。他家住小苇子沟,要翻过一道山梁,雨季还要趟过一条小河。朱老师非常担心孩子独自回家,他冒雨把刘佳阔领过山梁、背过小河,交给他的父母,在返校途

 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再次涉水过河时,上游洪峰下来了,一下子把朱老师冲走好几米远,当时异常危险。至今回想起来,仍令朱老师感到心惊胆寒、后怕不已。

  一些“特殊”的孩子总让朱老师牵肠挂肚。李晓磊是个智障女孩。母亲常年瘫痪在床,父亲也是智障时清醒时不清醒,根本无人照顾她。因此李晓磊衣服邋遢,浑身散发着酸臭味,没有一个同学愿意与她同桌。李晓磊也因自卑,愈发孤僻和自闭。为了让她体验到关心和温暖、敞开心灵世界,朱老师坚持定期烧水给她洗头、洗脚、洗衣服,不厌其烦地为她辅导功课;他还苦口婆心地教育同学们要帮助李晓磊,和她交朋友,使她能够回归正常生活。在朱老师的不懈努力下,李晓磊逐渐“变”干净了,会笑爱笑了,也学会了拼音、简单汉字和计算知识,尽管这些变化和进步是那么的微乎其微,但对于一名智障儿童来说难能可贵,让朱老师内心无比欣慰。

  三十九年从教路,朱老师已经记不清牺牲了多少时间为学生辅导功课;三十载春秋更迭,他也记不清为多少家庭困难的学生支付过生活费,更记不清有多少次免费为学生购买文具、学习资料。朱老师不落伍,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他潜心钻研,与时俱进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北师大何克抗教授在丰宁推广“跨越式”教学经验,他把握住与高端教授“零距离接触”的宝贵机会,痛苦洗脑,认真学习,大胆实践,把何教授的教育思想落地,独创了 xxx 铺教学点“管用”“好使”的“土办法”, 39 年来,他所任教的班级成绩始终在中心校名列前茅。20XX 年以来,xxx 铺教学点在土城学区年度综合办学质量评比中连续

 位居前列。他善于总结和反思,20XX 年 8 月他撰写的范文《XXXXXXX-XXXXXXX》被评为“全国性教科成果”贰等奖,发表于《现代教师》。20XX 年 5 月他撰写的范文《XXXXXXX-XXXXXXX》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评为优秀范文一等奖,发表于《中国文房四宝》

  三十九年过去了,李超、闵亮、李广然、刘少泽、闵学楠等多名“留守儿童”、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朱老师那里体验到了“爸爸老师”的关爱!

  偏远教学点的“把家虎”

  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一个“大写的人”的内心是无比强大的!XXX 老师用羸弱的身躯,支撑起 xxx 铺教学点的明天!

  朱老师在土城镇的家距离教学点有 20 多公里的路程。每周一他都必须一大早骑三轮摩托车花上一小时的时间去上班。尤其最难捱的是冬天,北方山里早晨的平均气温低至零下 20℃。因为担心孩子年龄小不会生炉子,朱老师天不亮就出发,当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赶到学校时,手脚早已冻得麻木。由于长年奔波往返,朱老师患上了严重的风湿骨病、腰间盘突出,既不能蹲,也不能久站,疼得厉害时,只能跪在凳子上给学生们上课。即使这样,他也咬牙坚持而不请一天假,所有的治疗全部安排在寒暑假和双休日进行。

  20XX 年的 5 月,因常年站在讲台上用粉笔授课,他患上了肺炎、咽炎,病情发作使他不得已住进了县医院,本来学区领导已经为 xxx铺教学点聘请了代课教师,12 天后,当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背着一大袋子中药返回了学校。不是他信不起年轻教师,也不是他不愿治疗,

 是他放不下他的学生,那是他心里唯一的牵挂!

  朱老师知道,xxx 铺的乡亲们也想把孩子送到乡镇、县城乃至 XX市,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学,让孩子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留守教学点以后,朱老师注意到,家庭距离学校路途较远的不少学生中午不能回家,午饭只能在附近商店买面包凑合,有时吃早晨从家里带来、早已变得冰凉的饭。朱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头,由于自己吃住在学校,于是每到中午放学,他就把这些孩子叫到伙房,把自己做的饭分给他们吃,让他们能够吃上热饭、热菜。家长们十分过意不去,三番五次地要给饭钱,但都被朱老师婉言谢绝了。xxx 铺教学点常年缺水,每到旱季,朱老师要挑水给孩子们喝,这一挑就是三十九年!

  为了让条件变得再好一点,为了让 xxx 铺教学点的孩子们也能享受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他四处奔波“化缘”。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投影仪,连上了互联网,孩子们足不出户也能跟城里孩子一样通过互联网感知大千世界。

  他的事迹感动了XX中银基公司等企业以及XX摩托联盟的志愿者,他们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教学点建起了标准篮球场,孩子们用上了新桌椅。据不完全统计,来自全国的志愿者为 xxx 铺教学点捐赠的各种物资折合人民币 30 多万元。在朱老师的案头摆放着两页稿纸,上面记载着每个爱心人士为 xxx 铺教学点捐赠物资清单,记下的是感恩,留下的是志愿者颗颗爱心!

  他的事迹先后被省、市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20XX 年教师节,他作为“山城最美教师”代表,在 XX 市“最美山城教师”颁奖典礼上发言。

 教师节当天《XX 日报》头版以《山里的孩子需要我》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同年,《XX 教育》以《愿化百川水,一生只为山林翠》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国内多家媒体网站转载并报道。

  XXX,一个坚定的山村教育守望者。他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引领大山里的孩子用知识改变人生。他像一只火炬,燃烧自己,播撒爱心,传播着知识的火种;他像一棵白杨,用伟岸的身躯为孩子们遮风避雨;他像一座灯塔,矢志不移,孤立山乡,照亮了大山深处孩子们走向外面精彩世界的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