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心得体会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培训心得

医学发展趋势与挑战技术总结.ppt

发布时间:2021-02-03 10:12:59   浏览量:

医学模式的转变既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 现代医学随着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随着新健康观念的形成,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技术(工程)医学模式转变。

 未来的医学--二十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最终结论是: 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

  生物--心理--社会--技术(工程)医学模式 计算机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手持电脑设备 移动检查设备、智能检验 大数据带来的变革 人工智能 生物--心理--社会--技术(工程)医学模式  3D打印器官、机器人手术、基因测序: 3D打印器官据卫生部统计,中国器官移植的等待者和器官捐献者的比例为150:1,器官缺口非常大,过去以死囚器官作为主要供给的方式也与现代观念相冲突。但是3D器官打印技术给器官移植等待者带来了曙光。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性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这一技术经常用于模具制造,工业设计。根据媒体报道,目前3D打印已经可以制作耳朵,肾脏甚至血管等器官,虽然还不能马上利用到临床,但是已经为临床利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人体器官的3D模型现用于术前规划和手术间接导航,而且已经有3D打印的器官组织如下颌骨、器官支架、颅骨、脊柱、骨盆等,均已经进入临床。未来,将会实现活体组织和器官的3D打印,有助于人类疾病的深入研究。

 骨 3D打印胸骨 耳 肾脏 血管 皮肤植片 生物--心理--社会--技术(工程)医学模式 机器人手术:健康机器人“大白”的形象深入人心,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机器人已经接入到医疗服务的很多环节,例如美国“达芬奇”手术系统。“达芬奇”是一种机器手臂,能够在医生控制台的指挥下进行外科手术。机器人手术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创伤更小,因此恢复期更短,同时减少了医生的体力活动,对医生眼力和手腕的要求更低,因此手术成功率更大,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和前列腺切除术当中。但是目前医疗机器人只是医生的一种治疗“手段”,未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历史病例可以存入机器人信息库,可能会出现机器人比医生“更有经验”的进行诊断和治疗。

 美国动画《超能陆战队》----健康机器人“大白” * “达芬奇”手术系统 生物--心理--社会--技术(工程)医学模式 达芬奇实现了外科医生的梦想———坐在椅子上手术,机械手操作无颤抖,同开放手术具有同样的拓展的视野。

 (1)仿真手腕:人手的全部动作被实时转化为精确的机械手动作,可运用开放式手术中使用的任何技巧。

  (2)三维立体图像:双镜头三晶片的数码摄像系统将手术带入病人体内;是唯一具有真正三维景深和高分辨率的系统。

  (3)完美的影像控制:全景到特写的转移自然平稳,不同术野间平稳转移时可提供连续的手术图像。

 * 达芬奇手术系统----第四代产品——达芬奇Xi系统 手术机器人有着明显的优势: (1)3D高清影像技术为主刀医生提供高清晰,全方位立体式手术视野,可以准确的进行组织定位; (2)医生通过医生控制台操控机器手臂,操作方式尊重医生开放手术操作方式,减少培训和学习; (3)仿真手腕手术器械消除了颤动,减低手术风险; (4)机器手可以模拟人的手指灵活度和准确度,可以进行人手不能触及的狭小空间的精细操作; (5)机器手的关节腕具有多个活动自由度,拓展了手术人员的操作能力,提高手术精度; (6)一个主刀医生可以完成一个腔镜手术团队的全部工作,减少了配合失误,更容易实现主刀医生的意图; (7)病人的切口更小,康复时间更短,感染风险也大大减少; (8)主刀医生采取坐姿进行手术操作,有利于长时间的复杂手术,延长了外科医生手术生命。

 * 生物--心理--社会--技术(工程)医学模式 基因测序:传统的测序方式是利用光学测序技术,但是其成本高,耗时长,但是新的基因测序手段改变了这一情况。基因测序可以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寻找可以会诱发疾病的特定基因,并且进行提前预防和治疗。基因测序可以使疾病管理从治疗端转到预防端,是精准医疗的支撑性技术。

  * 精准医疗 随着信息技术和医学的进步,医院也需要跟外部保持同步。例如基因测序,3D器官打印和机器人相关技术的进步,实际上可以为医院的诊疗和服务带来很大的便利,而且未来科技发展速度更快,更加难以预测,因此医院必须对外部技术进步保持敏感,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利用科技的进步带来服务的提升。目前,国内很多医院已经引入了信息管理系统,如电子病历系统,影像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监护信息系统等,未来相关信息系统的整合和共享也是医疗行业的趋势之一。

  精准医疗势在必行 精准医疗势在必行 精准医疗是新时代的诊疗模式,美国对精准医疗的定义为是一种新兴的,综合居民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变量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手段。精准医疗通过对患者健康大数据(基因,生活习惯,家族病史和病例)的搜集和分析,进而提出个性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和药物。这种模式不仅用于疾病治疗,更侧重疾病的预防。

 那么精准医疗对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医生给病人提供千篇一律的医疗方案和药物可能成为过去式。最大的可能是医生根据患者的基因,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独特的药物和方案。

 精准医疗势在必行 精准医疗在重大疾病预防上会带来很大的帮助。例如,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报告显示,13%的女性可能患乳腺癌,而带有BRCA1或BRCA2基因的女性患有乳腺癌的可能性提高到了85%。通过基因检验可以对特定女性进行预防措施,如更高频次的钼靶和核磁共振检验,绝育等。

 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 2013年5月14日好莱坞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 (Angelina Jolie)接受预防性的双乳房切除术, 以降低罹癌风险。

 2015年3月25日朱莉检查时发现了早期卵巢癌的征兆, 在医生建议下摘除了卵巢及输卵管。

  广泛争议,思索? 精准医疗势在必行 目前精准医疗目标均聚焦于癌症治疗。由于精准医疗聚焦于分子层面的病理研究,因此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推动。美国在今年9月已经发布了《精准医疗集群项目——建立21世纪医学研究基金会》白皮书。而中国目前已经成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并有望将精准医疗列入国家“十三五”科学发展规划。

 那么精准医疗未来会带来哪些改变?首先,精准医疗需要大量的患者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因此未来全国性的医疗信息平台有可能会实现,这样有利于居民健康数据信息的集中搜集,处理和分享。其次,医疗成本可能会有变化:一方面,由于个性化药物,医疗效率得到优化,因此潜在的药物副作用会降低,住院率会下降,最终会体现在医疗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精准药物不再具备普适性,未来精准药物的市场空间会更小,因此制药环节的规模效应减少,药物成本可能上升。最后,精准医疗不仅会重塑医疗行业,还会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大数据,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计算产业等。

  个体化医疗 基本概念?从定义上来说,个体化治疗(individualized?drug?therapy)?是以每个患者的信息为基础决定治疗方针,从基因组成或表达变化的差异来把握治疗效果或毒副作用等应答的个性,对每个患者进行最适宜药物疗法的治疗。?通俗的来说,就是考虑个体的差异,对于不同患者,或是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采取最合适治疗方法。

 个体化医疗是一种精密科学,不仅要知道病因,而且要将病因追究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再对病人进行治疗。也就是说,个体化医疗考虑了个体的差异。同时,在研究和诊治过程中,标准化依然存在。这种标准化加个体差异,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最新高度。?医学必须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就无法控制质量;没有标准化就无法满足全社会对医疗保健的需求。达到标准化后,再融入个性化。把个体化医疗建立在严格的标准化之上,才是最先进的医学。 个体化医疗----实例 乳腺癌进展:局部治疗的革命;细胞毒化疗药物在局部和晚期疾病中的应用;雌激素受体生物制剂的发现和治疗性开发;雌激素受体生物制剂用于乳腺癌的预防;靶向药物。

 女性乳腺癌诊疗已成熟的几个方面: ※ 乳腺X线摄影可早期发现小肿瘤,改善生存 ※ 体内成像的进展解决了癌症是否转移及转移部位等问题 ※ 基因检测可明确遗传性恶性肿瘤的高危年轻女性,并帮助预防 ※ 病理已经细化以明确病变为恶性或癌前,可按照等级,外观和生物标志物状态描述乳腺癌特点,采用基因检测方法制定治疗计划 ※ 针对骨转移已有特异的治疗方法以预防晚期乳腺癌的骨并发症 ※ 手术和放疗也有了极大的进展 个体化治疗与规范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与规范化治疗----不是自相矛盾的,个体化治疗是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

 例:疝手术的标准化和个体化   疝气的病因是错综复杂的,目前还没有一种最佳的手术方式(黄金术式)可以治疗全部类型的疝气。任何医院任何医生采用任何手术方法都有复发的可能。

   采用哪种手术不应由医生的喜好和规定的标准手术方式决定,而应依据每位患者的个体危险因素、疝的解剖、疝的分型及患者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这就是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不是随便、随意的治疗,规范化的外科技术非常重要。

   经典Bassini修补术发明后风靡世界,同时也出现了数十种该进,但是多数医生都没有达到Bassini本人的手术成功率。原因是这个术式在传播的过程中,几个重要的手术步骤被遗漏了,这些所谓的改进也是错误的修改。

   加拿大Shouldice医院的长期手术复发率只有0.5%,实际上是只有不到1/3的医生真正了解正确的Shouldice修补术。

   如果医生采用不熟悉的术式或者说是非规范的手术同样治疗的效果会下降 如果所有医院都能达到加拿大Shouldice医院的治疗水平, 无张力疝手术会减少吗? 现代医学发展是飞速的,这种建立在所谓科学基础上的医学研究,大多建立在当时医学理论的合理推理和医师经验基础之上,但是否真的能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也缺乏临床研究的支持。

 “循证医学”也被称为“证据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生的个人经验、医学理论的推论、动物实验的结果、专家的看法和建议,都不足以作为支持是否采用某种治疗方法的可靠依据(当然,这些内容也可以作为辅助医生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医生的临床治疗方案应该建立在可靠的临床证据基础上。

 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有着重要区别。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医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零散的研究报告为依据来处理病人。其结果是:一些真正有效的疗法因不为公众所了解而长期未被临床采用;一些实践无效甚至有害的疗法因从理论上推断可能有效而长期广泛使用。循证医学实践既重视个人临床经验又强调采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证据,两者缺一不可。而这种研究的依据主要强调临床研究证据。

  循证医学----带来的弊端----医学是科学吗? 英国格拉斯哥著名全科医生 Des Spence: 今天的循证医学,就好比一把上了膛的枪,顶在临床医生的头上,“你最好乖乖地照着临床证据做”,医生们没有任何自我裁量的空间。如今的循证医学甚至已经成为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元凶。

 也许真正质疑的并非循证医学体系本身,而是认为其正在被不恰当地利用。

 大数据时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个体化治疗思维的冲突? 医学不是纯科学---- 医学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被誉为现代医学之父的加拿大医学家William Osler爵士曾给出了一个经典的回答:“医学”就是关于不确定性的科学和概率的艺术(Medicine is a science of uncertainty and an art of probability)。

  在西方的权威学者队伍中,存在一种观点,至少临床医学并不是科学。“临床医学的对象是最为复杂的人体,不是一个粒子也不是一个细胞,因此任何简单化的、抽象的研究理论和程序总会出现问题。” 美国生命伦理学家佩雷格里诺与大卫·汤姆斯玛在《医疗实践的哲学基础》一书中认为:“医学既不是纯科学,也不是纯艺术。医学是艺术和科学之间一门独特的中间科学,但又不同于它们两者”。“医学是人文科学中最科学的,是科学中最人道的。” 医学不是纯科学---- 学者提出这种观点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医学被过度科学化、技术化,从而唤起医学的人文关怀。正如William Osler爵士所呼吁的,“更重要的是了解患有疾病的人,而不是所患的疾病”。

 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分校的哲学系教授罗纳尔德·缪森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发表了引起轰动的文章,题目是《为什么医学不是一门科学》。缪森教授指出,虽然医学具有科学性,但医学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变成一门自然科学。因为医学是独立学科,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不是包容与被包容的“父子”关系,而是有交集、有关联的“兄弟”关系,医学作为独立学科,有自己的目的和价值。缪森对医学过度被科学化、技术化的时弊予以针砭,旨在唤起人们对医学中人文科学缺失的警觉。

  医学不是纯科学---- 医学从来就不是纯粹的科学,医学从来就应该是: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能安慰)。

 特鲁多(E. L. Trudeau)医师 美国纽约的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墓地 反映了人文关怀贯穿于医疗活动的 全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关怀与安慰。

 这是一种人性光芒的传递,是医学真谛 的表达,是医生职业生涯的闪光点, 也是最能感动人们心灵的地方。

 医生的成长----我们需要这么多----所以我们是精英 什么是一个好医生 仁爱:仁心、仁术、仁义;爱人、爱业、爱己。

 学习:理论、实践;学人之长,克己之短; 学知识、勤动手、常思索、提困惑、要反思 悟性:领悟、顿悟、觉悟 理性:冷静、沉稳、客观 灵性:随机、应变、创新 胆气:责任、能力、果敢 医生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困惑: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一境界,乃对人生的医生成长过程中,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

  医生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困惑: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

  医生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困惑: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一境:寻觅千百次,竟然是在灯火冷落之处发现了那人。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外。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清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于世间的不同境地,更是在诗人心中的不同境地。

 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

 医生成长过程中同样存在 迷茫----追求----升华 细节决定成败 衣着、举止、言谈、解释、沟通 重要的是个体化 一个40岁的癌症病人和一个80岁的癌症病人也许在疾病的程度上一致的,但是他们的治疗相同吗?前者需要更好的治疗疾病,后者需要更加重视生活的质量。

 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犹如一脸盆水里加入一两滴红墨水 手术成功率98%和99%有区别吗?反向思维:失败2%比1%几率增加了一倍。

 疝手术----规范化治疗 * * 医学发展趋势与挑战 海东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党兴宏 什么是医学: 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处理人体的各种疾病或病变。它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从解剖层面和分子遗传层面来处理人体疾病的高级科学。它是一个从预防到治疗疾病的系统学科,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汉)医、藏医、蒙医、维医、朝医、彝医、壮医、苗医、傣医等] 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

 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医学的起源: 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 ①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

 ②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

 ③医、巫的合与分。----涵盖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认知的过程。

 ④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发展和差异性----中西医学分向发展 轴心时代----医学发展和文明的发展----医学的分立 1883年出生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虽规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

 轴心时代----医学发展和文明的发展----医学的分立 在东、西方科学和文化昌明的大背景下,《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代表着中、西两座医学的峰巅之作便自然而然的诞生了。《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关于《希波克拉底全集》,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卡斯蒂格略尼认为:“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的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

 比较《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辩、临床实践。其中《黄帝内经》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其理论体系是自洽的,难以突破;《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没有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

 医学的分向: 公元2世纪东、西方的两位医学巨匠张仲景和盖伦,传承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创建了迥异的医学范式,发展和完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使中、西医学各自走向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中、西医学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诊治疾病,其基本理论各成体系并有根本差异。中西医学的差异不仅仅是有否实证的科学理念,最主要的是两种文化体系的差别。从理论上讲,中西医学是两种不可能统一的医学体系。“中体西用”曾成为中西医汇通派的指导思想,但由于两种医学的根基不同,硬在中医之体上套上西医之用,近一个世纪的事实证明,“汇通医学的体用判断脱离了中西医学的事实认识,以价值认识代替了事实认识,决定最终结果劳而无功”,因此,中、西医学应并存共荣而不必强求统一。

 医学的分向: 缘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影响,西医学的发展趋势若仅仅是单纯地重视分析而忽略了整体结构和整体功能,无疑将渐行渐窄。

 中医讲究“感悟”,未免夹带有很多主观因素,难以客观地定量,定性。

 医学的分向----全面和相互之间甚至抵触 对疾病的认识:中医:活体考察 西医:静态研究 诊断方法:中医:四诊 西医:仪器检验 治疗观念:中医:平衡模式(调节平衡) 西医:战争模式(对抗治疗) 药物:中医:天然遴选 西医:化学合成 文化背景:西医—建立在游牧民族征服文化 中医—建立在农耕民族和谐文化 以及方法论、哲学思想都有不同 医学的分向: 工业革命使得一直落后东方的西方世界得到了空前的飞速发展。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性质。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共产党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近现代西医学: 近现代西方医学,它起源于西方国家的近代时期,是近代时期西方国家的学者们在摒弃西方古代医学后,发展出来了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而且这门医学体系就是当今国人常说的西医。

 近现代医学体系同样对中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的进步使近代西方人认识到,大自然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不能按人们的意愿或者猜想来解释,而是只能用机械理论并以几何和数学语言来表述清楚。这种机械论的观点大大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认为机体的不适并不随个体的不同而不同,实际上任何疾病都是由于机体内受到某种伤害而引起的,药物和外科手术可以治愈或者缓解疾病。

 西医的诊断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做出对疾病准确的诊断。

 西医对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西药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和化疗等。

 近现代西医学: 工业革命的成功和成果,使得医学的发展变得迅速。人们开始相信医学是一门科学。

 科学=逻辑+实证 精细的研究催生了现代医学的各个分支 科学不过是一种方法,认识世界的方法 医学是科学吗? 西医检查研究很深入很精细,但全面吗? 西医----盲人摸象 医学模式的改变 从医学发展的新趋势看医学面临的问题: 约在100年前威廉.奥斯勒 就曾指出,医学实践 的弊端在于: 历史洞察的贫乏 科学与人文的断裂 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 医学科学发展的模式:传统生物医学模式 国际知名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曾说: “科学是内在的整体,被分解为孤立的部分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科学的发展遵循综合一分化一再综合的规律,医学科学的发展也不例外。

 综观20世纪医学科学发展的轨迹,从宏观到微观、由表型到机制的探求是其重要特征。随着人类对疾病奥秘的不懈探索以及对不同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 一方面导致临床专业的分科越来越细,作为疾病载体的人不断被“片段化”,临床各科医生逐渐变成“医疗流水线”上独立的一员,各自为阵,各管一段; 另一方面,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鸿沟日益增大,临床医生很少涉及生命本质的分子机理研究,而基础科学研究者大多醉心于高深的“分子游戏”,较少关心发生在周围健康或疾病状态下“人”身上出现的具体生命现象 医学科学分科分化日趋严重,产生的问题: (1)整体观念在逐渐消失,现在临床上每个学科的医生头脑中、眼睛中也只有他所在专业的疾病的概念,他们对于人体疾病的认识越来越局限,甚至形成管状视野。临床思维片面化,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把一个活生生的患者视为某个器官的病变加以处理。

 (2)许多疾病,特别是一些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粟粒性结核、多发性骨髓瘤、韦格纳肉芽肿等常常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结构功能异常,相应临床上患者主诉多种症状,而且从表面上看这些症状彼此互不相干,甚至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专科医生缺乏整体观念,很容易发生误诊、误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医学科学分科分化日趋严重,产生的问题: (3)由于临床分科过细,许多患者到医院,特别是大 型医院就诊,常常不知道该到哪个科室看病,给患者就 诊带来许多不便和苦恼,常常走了许多弯路,最后才找 对了看病的科室。

 (4)临床分科过细,而医保和医疗管理机构规定,每个专科医生只能开治疗本专业疾病所需的药物,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只好分别到多个专科挂号,看病开药,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为医生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

 (5)分科过细容易导致不同科室医生互相推诿,出现“踢皮球”现象,使很多患者及其家属无所适从,怨声载道,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和事故。尤其是对那些老年病或慢性疾病终末期出现多脏器功能损伤的患者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医学科学分科分化日趋严重,产生的问题: (6)不同专科医生只管给患者开出数种药物,从来无人过问多个专科医生开出的五花八门的药物(一次口服一大把药物)之间是否会有什么不良反应,而患者对此则不无担忧。

 (7)专科医生只知道(或只管)治疗其本专业的疾病药物的治疗作用,而不知晓这些药物在治疗其所在专科疾病的同时是否会引发其它系统不良反应,结果是治疗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却引起了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咳嗽),专科医生知识面过窄,治疗专科疾病时常会顾此失彼,即治疗本专业疾病时,干扰、损伤了其它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甚至引发新的疾病。

  医学发展的新趋势: 医学观念、模式的转变将引起医疗卫生工作主导、中心、基础、重点、依托及目标等方面一系列变化: (1)主导:从以疾病为主导转变为以健康为主导; (2)中心:从单个患者转变为各种群体以至全人群; (3)基础:从以医院为基础转变为以社会为基础; (4)重点:从诊断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 (5)依托:从主要依靠医学科技和医疗卫生部门自身转变为依靠众多学科和全社会的参与; (6)目标:从疾病防治与身心健康转变为身心健全及其与环境的和谐一致。

  医学发展的新趋势: 生命科学和医学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

  时代前进和科学发展在呼唤医学进步,未来医学将是3P(Prediction预防、Prevention预警、Personalization个体化治疗)的医学,应该是基础、临床、预防相结合的崭新的医学。医学的任务不仅是防病治病,而且要指导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医学模式将从“诊断和治疗疾病”转向“预测和预防疾病”,如果通过一些技术的手段预先知道一个人将来会可能发生的疾病例如: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我们就能就能够开出预防性的方案,通过建议改变生活方式、使用药物或者是医疗治疗手段来延缓疾病的发生或预防疾病。

 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重视学科结构性调整,形成以研究为基础的学科构架 基础学科发展全面,为新兴、边缘学科的产生创造条件 综合性大学有利于医学学科的结构性调整---学科发展的趋势 医学发展的新趋势: 同时医学模式也将有另一个巨大的变化,现在普遍认为,绝大部分的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药物遗传学(pharmacogenetics)就是着重于研究遗传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的学科。近年来,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药物遗传学得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个体化医学的概念也在此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怎样基于药物遗传学的发现发展个体化医学,已经受到高度重视。对于患相同疾病的不同病人,现在的用药方法是用同样的药;而在将来的个体化医学中,由于可以预测不同病人的药物效应,所以即使是治疗同一种疾病,医生也可能根据病人的遗传背景来选择合理的药物和最合理的剂量。

   个体化医学分为:疾病风险预测(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

医学模式的转变既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 20世纪的医学,由于自然科学的进步,牢固地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在技术上有空前的进步; 后来人们看到仅从生物学角度来考虑健康和疾病,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1977年美国医学家G.L.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张,即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方面综合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以弥补过去单纯从生物学角度考察的缺陷,这对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有重大意义。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