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心得体会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心得

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党课 ——深刻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发布时间:2022-05-21 20:40: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党课 ——深刻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供大家参考。

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党课  ——深刻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党课

——深刻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判断。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各项工作都意味着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基本方略,描绘了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这需要我们更加彰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新起点、新使命、新征程,正确制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来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历史方位,指的是客观事物在历史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党的历史方位,即党在时代和历史发展中所处的位置。认清党的历史方位,是党制定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前提,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国******自身建设的全部历史经验证明,党的建设的成功推进,其前提都离不开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方位;而党的建设的偏差失误,也都与在历史方位问题上认识的偏差和错误密切相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实际出发,在中国这样一个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成功地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人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党的建设的要求,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成功地把党建设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

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保证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举措和各项工作切合国情实际、发展阶段的关键,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基础和实践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也是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根本指针。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变化趋势、外部条件等,精准把握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

二、从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历史方位由发展阶段决定。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举旗定向、运筹帷幄,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阶段性特征。

(一)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已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特别是近五年来,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货

物出口大国、重要对外投资国。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为14.8%,比1978年提高13个百分点,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创造二战后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纪录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创新驱动,经济实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2013-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增速位居世界主要国家前列。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半壁江山,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缩小。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深入推进,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聚。我国经济发展格局正在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外延扩张向依靠提质增效转变,为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了坚实支撑。

(三)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就业稳定增加,近4年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超过1300万人,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贫困人口持续减少。建立起覆盖全国近14亿人口的社会保障网。人民生活在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历史性跨越基础上,正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

(四)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我国的迅速崛起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我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坚持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积极倡导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我国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投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成功举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等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彰显了深度参与和引领塑造全球治理的实力和能力。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处于世界体系边缘的旁观者,也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为解决人类问题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目前,我国发展已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复苏在艰难曲折中向前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但传统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全球性挑战加剧。从国内看,我国发展具有良好支撑条件,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交织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我们要从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条件出发,抓住用好机遇,妥善应对挑战,推动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三、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来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正确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认清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此后一个时期,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提法没有坚持下来,阶级斗争被认为是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我们党经过拨乱反正,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重新回到党的八大上来。党的十一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我们党一直坚持这一论断,并始终致力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社会生产力有了历史性飞跃,在很多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仅生产了丰富多彩的商品、基本满足了人民物质文化需要,而且产品大量出口、“中国制造”享誉世界。

最直观的表现可以从我们的食物供给上来看。1949年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不到420斤原粮。如今,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1位,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800斤左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粮食的发展,最形象的说明就是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糖票、购粮证等。1993年,全国范围取消实行近40年的口粮定量办法,粮票、油票、肉票、购粮证等先后退出历史舞台。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粮食自给率高达95%,以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杂交水稻育种世界领先,“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杂交玉米、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与杂交油菜等成功研发,等等。目前,我国肉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人均水平。禽蛋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人均水平。奶类总产量跃居世界第3位。水产品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首位。

同时,我国高铁、水电装备、特高压输变电、对地观测卫星、北斗导航、电动汽车等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和工程突破,移动通信领域实现了从“2G跟随”“3G突破”“4G并行”到“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

这说明,我国社会生产今非昔比,“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已经不符合实际。同时,人民生活在总体达到小康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再仅限于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是有着更高、更广泛的要求,并呈现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需要的特点。他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与之相比较,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凸显出来。部分中低端产品过剩和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公共服务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等。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与过去相比,既有重大变化又保持了连续性,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提高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提高发展的水平、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发展的充分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四、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不断变化的特点来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关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此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都加以重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跨度来审视。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要延续上百年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没有变。现在我国经济总量虽已超过11万亿美元,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左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人均水平也仅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在创新能力、产业层次、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长期艰苦奋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阶段。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并不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及其带来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上不断有新进展、在层次上不断有新提升、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内涵。当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水平及其呈现的阶段性特点,与改革开放之初有很大不同,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本世纪之初也有很大不同。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要求,采取与时俱进的因应之策,推动发展实现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最终越过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的更高发展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必须长期坚持。我们谋划发展、制定政策,都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最大实际为依据,决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同时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更好体现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要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96年前,中国******的先驱李大钊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周围,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奋勇前进。

Top